種子已落土......

結束後,晚上,收到一封參加成員的來信:"謝謝妳們今天的籌畫。我一直相信,只有真誠的相信自己,做自己相信對的事情,才能讓眼神中散發一種光。有這樣的小小時光,讓我們繼續喚醒,更多人安靜的、堅持地付出。

雖然我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,真的可以做一些金錢上的回饋給我覺得值得支持的團體,但就像陳老師今天說的,三小時似乎比三千元更值得珍惜。
我只是要說,我很感動你們的精神與實踐力。希望,我也可以以某種自己的形式盡一點小小力量。".......


 雯雯雯文 / 田麗卿
年初到現在,已舉辦了四次藏種於農工作坊,前兩次(一月初、三月底)屬於合樸本身活動,參加成員,絕大多數為合樸夥伴;後兩次(分別在四月底),一次是左腦創意行銷公司的邀請,另一則是在伊聖詩私房書櫃,自由報名。
 
雖說同樣是藏種於農的工作坊,但因參加成員不同,也因專案本身行進階段不同,主講者孟凱講述的內涵、鋪陳方式,每次也都不一樣,每次在場聆聽,也總有不同觸發與感受,也是一觀察的樂趣與收穫呢。尤其對外的工作坊,讓我感受到很不同的活力!
 

20120325@合樸教育中心 
 
左腦創意行銷,主動來邀請。因為全然陌生,本來希望能先去「場勘」一番,當然,主要目的是想去感受一下究竟是怎樣一個公司、甚麼樣的一群人,會想來邀請我們去講藏種於農?何況是一家搞創意行銷的?呵呵,畢竟這是第一次以「藏種於農工作坊」之名,受邀到公司行號,況且,孟凱還要求至少三小時,一點都不能少!在台北,出得起三小時的人,恐怕不會比付得出三千元的人多吧?!
 
約定下班後六點開始的工作坊,我們五點半就先到了,一來是準備,再來是初次見面啊,先聊聊,暖身一番。果然是陳博士,每次講演、工作坊總是做足準備動作的孟凱,做了扎實功課,把左腦創意的夥伴資料都列印下來,在小小會議室,只要一走進來,孟凱大多叫得出名字。呵呵,孟凱的認真,讓這些活潑靈動的年輕人著實有些驚豔!
 
我們是一家有理想以及有高度企圖心的小公司,每件事情都跟人文、環境、公益或是文化有關,每個案子也都有一定的社會期待與目標。因此,熱情、創意以及社會敏感度很重要,一方面我們要協助客戶善盡企業責任,另一方面我們要協助NPO在既有的社會運作下,得到最好的資源與成長。
所以,如果你沒有熱情,不要嘗試,因為這工作會讓你辛苦
如果你沒有創意,不要冒險,因為這工作會讓你沮喪
如果你沒有求知慾,不要躁進,因為這工作會讓你崩潰
如果你沒有抗壓性,不要妄想,因為這工作會瞧不起你
如果你什麼都有,很歡迎跟我們一起挑戰與成長,還有「改變世界!」

這是網路上左腦的自我介紹,很有趣的一群年輕人,從事很前衛的創意行銷工作,但出乎意料的,面對面言談、互動,才發現,還保有一種真誠感。


20120423@台北左腦創意行銷
 
孟凱認真講著,這群年輕人也認真聽著,偶爾爆笑回應著、提問著;三小時,完全沒有休息,專注力卻沒有散失。看著每個人的神情、凝視的目光,有些能量在發酵。工作坊結束,熱情未減,有問題、有好奇、有想為農業做些甚麼…
 
在伊聖詩私房書櫃的工作坊也終於登場。第一次對外開放報名,雖說原本就不預設要有太多人參加,場地空間也有限,但總還是有些忐忑,會有多少人來參加?孟凱特地跑一趟台北,雖然,即使是三個人,他一樣會認真講課,但還是希望有理想中的人數參與。也是一種嘗試吧,在台北,究竟這樣的議題會有多少人感興趣?會是甚麼樣的人來參與呢?會是甚麼樣的人願意將禮拜天上午的三小時,用在所謂的「藏種於農」議題上?


20120429@伊聖詩私房書櫃
 
伊聖詩真的是合樸的好盟友,伊聖詩夥伴也總是這麼體貼,九點才上班,八點多一點,就特地早到為我們開門、準備場地。
 
陸續有人來報到,一有時間,就抓著人問為什麼會想來參加?我真是職業病哪!小小和室,不到十五個人就已經飽和,再加上客家電視台的攝影機,真有些小擁擠,但也讓現場的氣氛顯得很熱絡,有股說不出的飽滿能量與張力。
 
參加的成員,有大學生,有正在學習務農的年輕人,有上班族;每個人為了各自不同的緣由與機緣而來,會在這裡交匯成一股甚麼樣的動能與緣份呢?住在附近的郭老師也來了。
 
三個小時,似乎很長,但可以講的內容實在太多了,所以,三小時似乎也顯得有些太匆匆。但點到為止吧,激起內心的一點點小漣漪、喚醒一些些感動與作為,或許就足夠了,來日方長,呵呵!
 
結束後,晚上,收到一封參加成員的來信:
 
謝謝妳們今天的籌畫。
我一直相信,只有真誠的相信自己,做自己相信對的事情
才能讓眼神中散發一種光。
有這樣的小小時光
讓我們繼續喚醒,更多人安靜的、堅持地付出。
 
雖然我還沒有足夠的經濟力量,
真的可以做一些金錢上的回饋給我覺得值得支持的團體,
但就像陳老師今天說的,
三小時似乎比三千元更值得珍惜。
我只是要說,我很感動你們的精神與實踐力。
希望,我也可以以某種自己的形式盡一點小小力量。

 
看到這樣的信,真的很開心,是對工作坊的正面回饋與鼓勵;孟凱堅持不賣藏種於農小書,而是以工作坊的形式作為導讀,讓互動、交流走在靜態閱讀之前。遠嵐的來信,還真是讓工作坊的設計與意義得到了小小的肯定!
 
彷彿種子埋進土壤,新生命開始在孕育!四月份兩場工作坊,也在我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,有股奇妙的力量在內心發散著。依稀對工作坊有些想法與動力,如何將這些參與的成員串聯?如何將這些零散而正面的力量匯聚?可以做的事情好像很多,但要從何做起?模糊思索中……
(本文同步刊登於藏種於農網站www.seeds.tw)

發表新回應

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,不會公開顯示。
CAPTCHA
為了防範廣告留言,麻煩您輸入以下文字:
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.
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