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好書推薦]食鮮限時批:日本食通信挑戰全紀錄

要推薦這本書的理由很多,第一個就是翻譯者:簡嘉潁。嘉潁是2008年合樸好好務農二班學員,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周都從員林騎腳踏車,距離約五十公里到合樸公田(台中西屯)來上務農課,令人敬佩!一起參與合樸舉辦的MOA見學之旅,之後負笈東瀛到MOA學習自然農法,除了完成自然農法學習,也遇見終身伴侶,現在定居於日本!

嘉潁的翻譯有著深厚對於生態農業實踐的理解與情感!選擇了賴青松的序做為本書的引薦!


用心吃,打通城鄉的任督二脈 BY 賴青松

第一次聽聞《東北食通信》,是在深溝五叉路口的農民食堂,昏黃的燈光下,半農半創作的田文社長Over小姐,一臉神秘地告訴我,有家日本的小眾食材雜誌很有趣喔……不久後,出版界的老友找上我,說她們想出版這本《東北食通信》發起人的創業秘辛。一讀之下,只能用「暢快淋漓」四字來形容,只因為穀東俱樂部一路走來的種種酸甜苦辣,甚至人生道上的種種疑問與挫折,彷彿都在書中找到了線索與解答。

「讓吃魚的人,看見漁人海上搏浪的氣魄;讓吃飯的人,看見農夫田間揮汗的臉龐」,這幾乎就是作者高橋博之創辦東北食通信的原點。原因無他,只因為當你明白食物背後的來時路,才能真正體會餐桌上一飯一菜真正的份量與價值。或許是同樣出生於昭和四○年代後期,面對台日兩國經濟起飛與農村衰頹的相似歷史脈絡與社會困境,自己與作者不約而同地走上串聯城鄉關係的人生道路,也最終選擇了社群支持型農業(CSA/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)作為個人生命與社會群體和解的答案。


照片出處:上下游新聞

世間真有如此相仿而奇妙的緣分?當作者高橋離鄉來到東京就讀大學,刻意隱藏自身的東北口音時,自己卻選擇遠離台北到南部唸成大,還刻意度過兩年拒說華語只說台語的「母語復原期」。當作者放棄記者的夢想,選擇投入政治實踐議題衝撞的時刻,自己卻在參與民進黨助選後覺得不適合政治圈,決意回到生活力行綠色消費的理想。有趣的是,當高橋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,頭也不回地離開故鄉花卷的那一年,卻有另一個到日本學習合作運動的台灣年輕人,為了造訪農民作家宮澤賢治的家鄉而走訪花卷的蓊鬱田園。

終究,命運之神還是讓這兩個人走到了一起。日本生活俱樂部消費合作社所發起的「產直提攜」與「共同購買」運動,以及其後傳佈到歐美發展而成的CSA在地食物系統,看在高橋的眼底,似乎是拯救核電震災後奄奄一息故鄉的有效良方!而自己在歷經生活俱樂部的實習,與台灣共同購買的實踐之後,也相信當更多志願農民願意發展獨立穩健的CSA系統,才能解決農地流失與後繼無人的台灣農村困境。


照片出處:上下游新聞

而在這個充斥夢想與謊言的時代,更難能可貴的是高橋質樸古意的庄腳人性格!年近卅卻在東京一事無成的當兒,他坦言返鄉只因土地是最後的救贖,這句話也幾乎完全適用在自己身上!在歷經社會運動失速飛行的憤青時期之後,身心疲憊的青松,心中湧現的竟是年少時期阿公走過的田埂路,是那一無所有卻步步踏實,赤腳底那股泥土地的暖暖溫潤,呼喚自己選擇歸農的遁世之路。

但只要初心不滅,年輕的種籽總會覓得適合發芽的理想風土。高橋在歷經縣議員的政治草根歷練之後,意外遭逢史上最慘重的311大震核電災變,原本的人生規劃也隨之歸零!當腳下的一切不再可靠,連大地都無法讓人安身立命之際,人們該選擇什麼樣的未來?有能力另謀他途的,頭也不回的走了!擔心下一代未來的,默默地離開了!此時,吸飽故鄉母土滿滿能量的青年高橋,決心挺身而出做些什麼,為自己也為身旁這群土直卻可愛的農夫漁人夥伴們!這樣的心情似曾相識,當原本作為個人生計的穀東俱樂部開始受到社會的關注,青松心底浮現的卻是年少避債暫居的台中老家,那個有笑有淚有人情可以分享的昔日農村。如果農村可以是人生急難時的避風港,當農村有難無以為繼時又該如何……這樣的念頭最終驅使了自己走上高調務農,開始著書、演講乃至走出台灣,走向香港、中國大陸與日本推廣CSA的道路。


照片說明:(上)創刊號的食材:山菜うるい(urui)、白鮭、黃綠日本芥末。日本的木耳幾乎都是中國進口,芥末是芥末菜種子磨成粉,僅剩山形有(下)器皿也是由日本山形當地陶藝家的作品。

不過,縣議員起家的高橋更善於打團體戰,當他決定將戰場移轉到一級產業的現場之後,很快便聚集了一群熱情的支持者(有緣的是,書中提到的山內明美女士,還曾經造訪穀東俱樂部下田援農),選擇了辦雜誌作為改變社會施力的支點!訂雜誌、聽故事、品食材、挺農民、護鄉土的良性循環與明快的價值鏈,很快地便讓這本史上首見「可以讀也可以吃」的《東北食通信》,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焦點。而透過你我最熟悉的飲食,讓現代社會日漸遺忘卻又極度渴求的「生活實感」與「人際連結」,重新找到復甦的能量與媒介,無疑是《東北食通信》成功打通城鄉之間任督二脈的關鍵因素!

用高橋自己的話來說:「向消費者傳達『被埋沒的』價值的日子終於來了。能夠讓更多人看到那個令我深受感動的世界,我興奮到在發抖。」這句話簡直說進了青松的心底!回首二十年前,那段奔波農都兩端,將農民的心血成果運搬到都市消費者手中的共同購買時代,信手拈來都是農民與土地脣齒相依的感動故事,而這些點點滴滴都化為筆下的文字與插圖,堆疊出最初的共購蔬菜班週報「情報小站」(A4雙面影印),儘管每天進貨配送疲於奔命,但每週整理產地訊息書寫人物故事,卻是最療癒與充電的時刻!如今回想起來,這該是最初的台灣版「共購食通信」了!

正如高橋在書中所言,現今已經有許多標榜提高一級產業收入的事業,但真正欠缺的卻是提升生產者社會地位的事業!唯有翻轉農民漁夫的社會地位,讓他們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,隱藏在一級產業背後的價值才能被看見!為此,高橋選擇了通路身份,聚眾走出《東北食通信》與日本全國展開的大道,而青松選擇了農民身份,孑然踏出「穀東俱樂部」與宜蘭在地深化的小徑!無論是以大聯盟制度進行全國開展,乃至加工回銷美國的日本食通信運動,或是走上開放社群遍地開花,乃至擴散影響中港的的台灣新農村運動,都讓兩地的農民登上主流社會的大舞台!

當一級產業蘊含開創下一個理想社會的重要線索之際,台灣絕不該自憐自艾,因為新的競合已然開展,新的規則正在形成,而原本在工業時代落後追趕的我們,正因坐擁華人圈內最優質的農村社區與環境資本,無疑將是開創新時代價值的絕佳苗床!無論如何,衷心感謝高橋先生百忙中費心撰寫這本充滿泥土味的好書,誠實精闢的分析與精彩案例的介紹,對於越來越多走在這條食農道路上的夥伴們,具有極高的啓發與參考價值,並且繼半農半X的生活概念之後,為台日經驗的持續對話指出另一個重要的方向。

發表新回應

這個欄位的內容會保密,不會公開顯示。
CAPTCHA
為了防範廣告留言,麻煩您輸入以下文字:
To prevent automated spam submissions leave this field empty.
name